2012年9月21日下午,在院党总支的指导和全班同学的热切期待下,由辅导员王志梅老师、学习委员邓南洋同学牵头🩰,杨楠🧑🏻🦰、王青、谢雨嘉、李雪雯等多名同学积极筹备的“金融11-2班晒书会”在沙河校区7号楼112教室拉开帷幕。此次晒书会从同学们提交的“百味书斋”暑假读书笔记中精选出四本好书进行分享🤸🏽♀️,旨在通过介绍有思想👨🏽🦳、有深度、有创意的作品🩸🕳,开展深层次的探讨和交流,鼓励同学们多进行对身心成长、思维培养有益的阅读👨🚀。PPT展示、配乐朗诵🛒、影视短片放映等多媒体形式使得本次交流会丰富而生动。
首先上台的是杨楠同学☢️🍚,她为我们带来的是龙应台先生的《目送》🚟。杨楠同学先为我们介绍了龙应台先生的经历:富翁作家、文化部长等“几大身份”以及龙应台先生的写作背景和犀利并充满哲思的写作风格👩🏼💻。然后🏂,杨楠从珍惜亲情🕵🏽♂️、珍惜友情和珍惜时间三大方面一一节选了些许片段和文字👋🏽,配以柔缓深情的音乐细细赏析解读,引导同学们一起品味龙应台先生关于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儿子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等缠绵深情。这些厚重的感情无不令同学们动容🔬。人生中有那么多无奈的别离🈹,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珍惜和你爱的人相处的每一天,每一分钟。与其活在追忆与哀愁中,不如怀着感恩的心,活在当下🕺🏽。然后👰🏽✖️,当一切注定随风而去时,我们可以不留遗憾地目送着他们的背影消失在路的转角处。音乐减弱🧎🏻♂️,情感不止,生活依旧在继续。或许👨🍳,这就是龙应台先生想通过她的文字传达出来的。之后,主持人邓南洋同学和大家分享了他对于珍惜的独到见解。在他看来,我们之所以要珍惜是因为我们拥有的一切都是有限的♏️。亲情是有限的、友情是有限的、时间更是有限的。因为有限👛,而有价值🕉。试想,谁会为每天呼吸相对无限的空气而感到幸福呢?懂得珍惜的人能够从这些因有限而有价值的东西中获得幸福🧙🏻♀️,不懂得珍惜的人则因错失太多而与幸福擦肩而过。
之后王青同学为我们带来《自由在高处》。这部作品是《新周刊》2010年度图书大奖唯一得主熊培云先生的著作,旨在从个体的角度探讨身处社会转型期中的人们如何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王青同学在向我们提到她为什么想向大家推荐它时强调:在近年🍔,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和功利化使得人们往往都无意识地在心底积聚了愤怒和不满👨🏻🦽,而现在许多的社评也都太过尖锐仿若在发泄着无名的愤怒🌦➕。而熊培云老师的作品往往都是在温和的语调中慢慢地讲明一些道理,指出问题的所在𓀀,这仿若一股甘泉🏊🏻♂️,明净人们的双眼💄🧘🏿♀️。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熊老师说的,我们要能够站在高处,好像观望整个广场一样观望这个世界🧑🏻💻,这样就不会流于激愤,失之偏颇。如何才能站在高处呢👩🏻🏭?那就是🧑🏿🎤,我们要有自由的心。那么什么是自由的心?王青同学为我们播放了经典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片段。“当我们改变不了大环境👣,那就改变小环境。小环境改变了🧑🏻🏭,大环境也会随之改变🧑🤝🧑。我们应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不能决定太阳几点钟升起,但能决定自己几点钟起床💞。”正如影片中主人公通过自己一点小的努力,为同在监狱中的人们带去自由的体悟那样,我们往往可以通过自己一点的努力而改变我们周围的世界。永远不要抱怨环境不给你自由👩🦽➡️,“不自由,仍可活”🦦,秘诀在于你是否拥有一颗向往自由和相信自由的心👴。
关于自由这一话题🤹,邓南洋同学引用了卢梭的一句话:“人生而自由🤷🏽𓀇,却无往不处在枷锁当中”。他解读到:人是拥有思维的,因而能去改变⛑️🙆🏿♂️。同时✊🏻,人是具有社会性的🦁,除非像鲁宾逊那样生活在孤岛上👩🏿🦱,否则人都会和社会中的各种人建立多样复杂的联系✦。这些众多的联系既会对我们产生好的影响也会带来坏的影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坚持好的影响并规避坏的影响,只有正确处理自己与外界的关系才是不断进步的不二法门🧝🏿♀️👩🏻🔬。
接下来🦴,在温情而安静的气氛中谢雨嘉同学以一种轻松活泼的语调让全场的气氛随之加温。他为我们推荐的是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弗兰克所著的《牛奶可乐经济学》。谢雨嘉同学通过书中提到的几个小案例😉,例如“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而可乐装在圆盒子里卖✋🏽👩🏽🏭?”“为什么硬币上的人像都是侧面像而纸币上的人像却是正面像*️⃣?”“为什么女装的扣子在左边而男装的却总在右边🧑🍼?”等向同学们解释了一些发生在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这些经济现象往往随处可见而又总是被人们不经意地忽略🌳,然而它们却饱含丰富的经济学原理,蕴藏了很多学问与智慧👩🏼。同学们通过热烈的互动问答和交流加深了对这些经济学原理的感性认识。正如谢雨嘉同学所说,通过这本书,作为一名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我们可以对我们现在所学的经济学专业知识和未来从事的工作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另外,通过这本书,我们也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有趣的经济学现象等着我们去发现🫷🏽,我们不应拘泥于书本上的死知识😓,而应走入生活,自主思考,趣味学习,这样才能将我们所学的与现实联系起来🧗🏻♀️,成为一名实战型人才🚎。
最后一位晒书者是李雪雯同学🙇🏻♂️。李雪雯同学力推的是央视著名主持人、记者芮成钢先生的纪实文集《虚实之间》。芮成钢先生在本书中记录了他从事主持人和对外记者生涯中的对中西方文化碰撞的思考、对当代社会转型时期热点问题分析🧔🏻、对成功之路的体会以及他对中国青少年及中国未来的期望。芮成钢先生作为一名有着鲜明观点和睿智表达的主持人👩💻🥤,采访过许多国家的政要、经济学术界的领袖人物和国际上的著名企业家🏃🏻。他作为中国当代杰出青年的代表🤟🏼,积极参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对话,致力于将中国年轻人的思考与声音传出去,展现中国的时代活力。在这本书的分享中✋,李雪雯同学结合了她自己读后的体悟与思考,向同学们展示了中国社会转型在经济领域和道德领域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和如何应对未来挑战的方法。同时🦠,她结合一些时事新闻和专家评论👆🏻,与同学们交流了诸如“我们作为未来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如何才能在与世界更紧密的融合中保留中华文明的优秀之处”等方面的看法🪛。

晒书会现场
此次读书分享会历时一个半小时🐯,同学们的精彩发言以及独到的领悟拓宽了视野,启发了大家对生活、亲情🏊🏿、哲学、文化以及社会的思考🏍。没有文字滋润的心灵是干涸而麻木的,没有书籍填饱的生活是浮躁而灰暗的。当代大学生不应只知道死读书本上的内容、只局限于专业知识学习🛖👩🏽🔧,更应该培养自己全面观察、独立思考的能力,做一个有着丰沛感情的人🐢、一个有着自由思维的人👨🦯➡️、一个有着高尚生活情趣的人👸,而能帮助我们做到这点的只有读书、读书、再读书。
会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并希望通过此次晒书会将这种读书的热情传递下去,让我们与贤者对话👷🏼♂️,在分享中收获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