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晚🥰,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应邀做客中财-蒂尔堡金融学博士项目名家讲堂,在学术会堂706就“影子银行的兴起与金融去杠杆”发表演讲,讲座由凯发平台副院长谭小芬教授主持🤱🏻。

讲座现场
高善文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现清华大学五道口凯发平台的前身),现任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独立董事🚵♀️。他还担任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北京大学北京金融凯发平台会理事等。他专注于追踪👏🏿、分析和预测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研判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资本市场所受到的影响。其言论受到中国机构投资人和财经媒体的密切关注🚳,《人民网》的评论甚至认为其研报能够影响短期的大盘涨跌。在中国通货膨胀形成机制、产能周期波动和资产价格变化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认识,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分析框架。2006年,高善文提出“资产重估理论”⛔️,后来得到广泛的认同。2013年,高善文以资产重估理论为基础,提出了“钱荒”将产生三次冲击波的预言🧖🏿♂️,并具体分析了冲击过程展开的逻辑和影响🕯,随后一年多时间金融市场的变化证实了他的预言。资产重估理论之外🤲🏼,高善文在中国通货膨胀形成👨🏻💻、食品价格变化、刘易斯拐点判据、总供求分析等许多领域🦹🏻♂️,都具有深刻的观察和独立的建树🔒。他先后出版的《在周期的拐点上:从数据看中国经济的波动》、《透视繁荣——资产重估深处的忧虑》、《经济运行的逻辑》等多部专著🤽🏽♀️,详细介绍了其经济分析的体系和思路💅🏻,其中《经济运行的逻辑》一书成为2013年财经领域畅销书。他于2006年至2009年连续4年参与“远见杯”宏观经济季度预测误差客观排名👨🦼➡️, 3次第一;2004年至2011年连续8次参与《新财富》杂志分析师排行榜🙅♀️,5次第一🫁;2007年至2011年连续5次参与《证券市场周刊》水晶球奖,4次第一。

高善文博士
高善文博士通过分析和梳理影子银行的兴起和变迁历史🛕,结合当前金融去杠杆和资金脱实向虚等热点进行分析。关于2010年后影子银行的产生和发展,高博士认为单纯基于金融自由化改革无法完全理解影子体系的扩张🙆🏻♂️,可以从价格指标和总量指标两个角度来考察。通过对M3和广义社会融资差的走势的分析可以看出,2016年末以来,资金开始出现脱虚向实的转折🛸,这反映了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恢复和监管部门金融去杠杆的努力🫵🏻。通过考察两个典型的市场化利率大额协议存款利率和银行保本理财利率的走势可以看到,2010-2013年利差平均水平为200BP,与2010年之前大体相当;而2014-2016年📭,利差平均水平大幅度下降到13BP的水平☝🏿🏂🏿。为什么影子体系规模膨胀的同时,保本理财与定期存款的利差持续扩大?2014年之前,影子银行规模快速扩张2️⃣。但其核心是绕规模放贷,很大程度上仍然是“银行的影子”,是银行传统资产负债业务在表外的延伸👳🏻♀️。看起来,银行至少发展了以下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在大额协议存款市场上用更高的利率组织资金。第二种方法是将贷款转入表外的资产池,并由表外的理财资金来对接。第三种方法是通过同业或自营科目发放贷款🚶🏻♂️➡️。这样🐕,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2010-2013年🚣🏼,影子体系规模快速膨胀的同时📪,保本理财与定期存款的利差还在进一步扩大👩🏻🦲,背后是表外旺盛的实体融资需求的支撑。2014年之后,此前实体部门那些无法在表内得到充分对接的大量融资需求逐渐萎缩🛌🏽。在这一时期⛹🏻♀️,协议存款由于放在银行表内◀️,其运用受到更多更严格的监管;理财资金在表外👇🏻👰♀️,受到的监管更少更松散👩🏿🎤,这使得两者对应的资金用途区别很大,进而导致其利率走向显著分化。
最后,高博士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交流和讨论👨🏻🦯➡️,现场提问非常踊跃,高博士就宏观经济政策、银行监管改革🤵🏿♀️、房地产价格走势等方面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解答👳🏼。高博士扎实的理论基础,严谨的逻辑思维以及对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深刻的洞察和研究,给同学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提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