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姜富伟教授和中国工商银行齐欣林博士(我院博士毕业生)、在读博士生郭鹏合作撰写的论文《美联储紧缩政策对我国债券市场影响研究和政策建议》正式发表在《中国货币市场》2022年第10期💇🏼♀️。
2022年以来,美国经济稳步复苏,就业有所改善👷🏻♀️。但新冠疫情反复,全球供应链受阻,叠加地缘政治等问题👩🏻🍳,美国国内通胀高企。作为应对🏋🏽♀️,美联储2022年已五次加息🏌🏻♂️,累计加息幅度达3%,其中6月👳🏻♀️、7月和9月各加息75个基点,至3.0%-3.25%📱🛠,保持1994年以来最大单次幅度加息力度,利率水平升至2008年以来新高。美国8月份CPI同比上升高达8.3%🧑🏼💻🆕,尽管通胀压力较6月份减轻🏄🏻♂️👉,但仍超出市场预期👏🏽,政策力度尚未完全显现🐾。为应对通胀长期高位运行带动市场形成对未来通胀的预期持续问题,美联储亦通过持续的政策沟通配合货币政策调整👨🏻🚒,为市场传递政策基调导向,旨在稳定市场通胀预期。为通胀降温是美联储当前最为关心的问题🕕,美联储的激进操作和鹰派政策沟通都力图降低通胀预期🕤,引导经济回到正常水平🚓。
作为世界金融体系的核心🧎🏻♂️🧑🏿🍳,美联储政策紧缩和预期管理是全球金融市场的焦点事件🏭。目前中国债券市场已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主体,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外资定价能力均显著提升🙇🏼♂️。准确判断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评估政策输入风险程度〽️,对于我国债券市场的稳健、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本文使用文本分析方法提取美联储的政策沟通信息,选用主流的词典方法提取美联储政策报告中的情绪,语句中更高的积极词汇占比表示文本透露出越强的乐观情绪,而更高的消极词汇占比则表示文本包含的悲观情绪越重🧘🏼。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政策报告的总体情绪波动较大🤾🏽♂️,其中积极情绪处在较低水平👵🏼🫳🏻,消极情绪较高,美联储总体情绪处在高位📍。表明金融危机爆发对全球经济冲击严重😵,美联储对经济基本面持续呈悲观态度。二是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美联储总体情绪明显上升,经济严重衰退和新冠疫情的不确定性扰动其对未来经济的判断🌈。随着疫情的缓解,2021年美国经济逐渐从经济衰退中恢复,美联储积极情绪攀升,但受限于世界经济恢复程度🎒,消极情绪仍维持在高位。三是2022年以来🏊🏿♂️,美联储报告中的积极情绪急剧下降,消极情绪提高拉升总体情绪,主要由于俄乌冲突触发的全球不确定性水平提高💆🏽,叠加大宗商品价格攀升,美国遭遇严重通胀。
进一步😐🫣,本文探究了美联储货币政策公布前后债券市场收益率的变化,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变化和货币政策报告的文本情绪均会对我国债券市场收益率走势产生影响,且对不同期限的国债和单一债券不同时间跨度的收益率影响程度存在差别🕳。以5年期国债为例,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提高会带来债券收益率的提高,而且政策报告文本情绪提高也会推升债券收益率⛰💃,前者影响系数更高。量化来看,联邦基金目标利率每提高1%🧑🏻🍳,会使5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天变化7.5基点,三天和五天收益率则分别平均每天提高3.8基点和2基点🧾,随着时间增加,影响程度在逐渐降低🧤。上述观察发现,美联储政策紧缩和预期管理对我国债券市场的影响显著且持久,识别输入性风险传导机制有助于更好认识输入性风险的传导和后果。
本文认为,美联储政策调整是影响我国债券市场的重要外部风险源,且主要通过三种机制传导🕋🙋🏼:利率渠道、预期渠道和预期渠道。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变化的影响主要通过利率渠道和汇率渠道,而货币政策文本情绪主要通过预期渠道影响我国债券市场。利率渠道是指美联储提高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会直接抬高市场利率🧛🏽♀️,市场利率的提高会导致中美利差缩小,资本的趋利性会趋使资本从中国流出转向美国,以追求更高的收益率🛌🏻。汇率渠道是指当美联储加息时,美元流动性收紧🙀,全球美元供给减少,美元汇率提升,人民币相对美元贬值🤷🏽♀️,从而促使投资者放弃人民币资产,转而持有美元资产🥊,人民币债券的被动减持会对其收益率带来调整压力。预期渠道是指美联储通过货币政策沟通,影响市场参与者对未来货币政策的预期👰🏻,从而改变市场参与者对通胀水平和未来市场利率的预期,最终作用中国债券市场。
当前美国通胀风险和货币政策大幅调整🧝🏽♀️🙇🏽♂️,中国债券市场面临不稳定外部因素增多⏯,中美货币政策背离亦加大市场冲击的可能性。本文认为,随着美联储政策转向进程深入,国际金融市场的新问题与新挑战将继踵而至🏄🏼♀️。为应对外部风险挑战🤌🏻,需厘清输入传导机制,保持自身定力,明确政策导向,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一是关注海外货币政策外溢影响,把握应对政策节奏🏊🏻♀️。二是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加强市场预期管理🚣🏻♀️。三是强化外储配置管理,提高企业跨境融资风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