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院长李建军教授与博士生李俊成合作撰写的论文“全球化真的损害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了吗?——来自全球化收益分配及其决定因素的证据”发表在《经济学家》2019年第7期👨🏽🎤。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当今世界发展给出了精准判断:“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这是对近年来欧美“逆全球化”力量急剧上升、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深度分析后得出的判断。无论是美洲👕,还是欧洲,全球化都面临着走回头路的巨大压力🕦。在美国♻,偏好封闭、孤立和保护主义的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其鲜明的“逆全球化”主张让世界各国颇感担忧;在英国👌🏼,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政党获得越来越多民众的支持而上台⛎;一些发达国家再次转向实行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商品🚣🏽♀️、资本、信息和人员等要素自由流动的壁垒愈发突出。在西方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思想交锋之下,持续了多年的全球化正处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关乎未来人类社会的福祉🕰,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在此背景下,该文提出了测度全球化收益与检验收益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思路,旨在分析欧美逆全球化的深层原因以及其战略价值。该文通过构建全球化收益指数(GII),考察了世界主要国家1991-2015年的全球化收益情况,并基于经济🟩、军事🉐、政治视角研究了影响全球化收益的关键因素。主要结论如下:(1)从全球化收益整体变动情况来看,在过去的25年间,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带来了持续、稳定的正向收益。这意味着全球化并不是“零和博弈”🌁,全球化能够促进全球经济福利水平的提升🥕。并且全球化收益与世界经济形势密切相关🧛🏿,2000年和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陷入了衰退🧿,对全球化整体收益产生了巨大负向冲击💂♂️,但即使在经济衰退最严重的时期,全球化依旧为世界经济带去了正向收益。2015年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全球化收益已企稳👯♂️𓀛,并呈现上升势头⛹️。(2)从世界主要国家全球化收益情况来看,在过去的25年间,全球化收益最大的几个国家分别是荷兰、瑞士、韩国🚣♀️、美国、英国、中国、日本和法国。毫无疑问,发达国家是全球化进程最大的收益方。西方国家将发展中国家塑造为“最大得益方”、“搭便车者”的说法并不真实♻,也不客观👨🏻🍳,“发达国家受害论”这一命题并不成立🙎🤞🏻。(3)从全球化收益的决定因素来看🦹♂️,各国积极参与全球性的贸易、投资活动可以显著提高其获得的全球化收益⛈。此外,诸如国内市场状况👊、要素条件、军费支出、武装力量、腐败治理、政府效率、政治稳定都将对一国的全球化收益产生显著影响。其中,过度的海外军事扩张损害了美国对全球化收益的获取。
该文研究为中国推进全球化战略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首先,全球化不是各国间的“零和博弈”,“共赢机制”的存在意味着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尽管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涌动👴,但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的正向收益,毫无疑问可以提高全体民众的福祉水平,为各国的可持续发展增加动力👩🏽⚕️。这也意味着西方国家试图走民族主义、孤立主义、逆全球化道路的做法是错误的,是有损于世界经济福利水平的。中国应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一如既往地坚持对外开放,做全球化进程坚定的参与者🐃,利用全球化的机遇,继续发挥“后发优势”🏯,在与全球的往来合作中🕰,努力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其次,中国在拥抱全球化与跻身全球市场过程中受益显著,这与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良好的市场和要素条件、与邻友好的外交主张👩👧👦、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密不可分。近几十年来,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将发展作为国家首要任务,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之路,不断开放市场🤭,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促进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从而取得了全球化“红利”的长足进步🫣。作为全球化的受益国,中国应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做全球化进程的协调者。最后,在西方国家“逆全球化”呼声频频的当前🏊🏻♂️,中国应接过新一轮全球化的“接力棒”,以自身的能量带动其他国家发展,成为新一轮全球化进程的引领者。中国近年来出台的“一带一路”倡议,牵头和参与建设的金砖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国际机构🧑🍼,都将通过提供全球公共品,帮助世界经济走出困境,让所有国家公平分享全球化的成果和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