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目前个体经营户的数量逼近1亿🧗🏿♀️,牵扯两亿多人的就业🛟、生计问题🌖。受疫情影响,个体经营户活跃数量与营业额分别下降了50%与60%👩🏿🌾。截至3月5日,城市拥堵指数等反映城市商业活跃程度的指数仍处于往年初七、初八的水平,城市的商业活力尚未完全恢复,广大中小微企业仍处在一个较为艰难的状况。
相比于减税降费等财政手段与专项贷款等金融支持手段⚙️,中小微企业更根本的企稳增长还要依赖消费者有效的消费👇🏻。如何从消费端有效刺激需求,是眼下帮扶中小微企业的当务之急。
首先,地方和城市可酌情考虑推出特定形式的消费补贴。2008年金融危机,我们曾推出“家电、汽车下乡”政策🤜🏽。一些地区🕴🏻,如杭州,也曾向特定对象(主要为本市低保和困难家庭🤾🏿、企业退休职工👨🏼🍳、学生等)发放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等的“消费券”。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可在自身财政可负担情况下,考虑针对特定人群(如中低收入与收入不稳定人群)发放一定消费补贴,保障民生的同时刺激消费🕵🏻♂️。
其次,尽快将生产端成本的降低反映在最终零售价格上🧓🏻。高物价是抑制消费的重要因素🧝🏼♂️,国家出台的高速免费通行、适度下调商业用水用电价格等降低成本的措施☢️,最终应在零售价格上有所体现🍧。部分生产环节片面地将降低成本带来的盈余截留,是一种相当短视的行为🫑。
再次,可利用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方式推行对线下消费的分期付款或消费补贴😹。在此次疫情中,许多饭店👩🏫🌧、商店已经通过外卖、电商平台等弥补了不能线下经营的损失🌞,但这也侵蚀了一些线下消费💁🏿♀️👩,大量不能转移到线上的商业活动面临困境👨💼。如果线下消费也能通过支付宝等获得与线上消费相似的分期付款待遇和消费补贴🚥,将有助于鼓励线下消费。
最后🎾,适度放宽信贷工具的额度。信用卡🚾、花呗等信用消费的额度扩张,也将对提升消费产生有效刺激。但在放宽信贷工具额度的同时也要避免信贷扩张导致个人财务状况恶化。
原文链接:https://m.huanqiu.com/article/9CaKrnKpLTy